過敏體質及免疫系統疾病



 

 



我們都知道,要確保一個國家在面對外敵時的安定及安全,「國防戰備」往往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反觀人類的生理構造,我們必須每天面對成千上萬對人體有害的外來物質,如細菌、黴菌、病毒、自由基等足以威脅人類健康的東西,人們如何依舊坦然無恙的存活著,這完全要拜如同人體國防戰備組織的「免疫系統」所賜。


免疫系統的功能


組成人體免疫系統的元素有很多,白血球是一般人最熟悉最容易瞭解的免疫系統成員之一,除了白血球以外,T細胞(淋巴球)、B細胞(淋巴球)、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等也都是免疫系統中捍衛人體的重要組織,當人體遭遇到外來物質的入侵時,免疫系統的成員們便會發揮他們的功能將這些外來物質予以吞噬、破壞甚至是分泌消滅他們的物質來將之驅離殲滅,使人體免於外來物質的傷害。
什麼樣的物質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發動防衛攻勢呢?一般最常見的就是微生物,如細菌、病毒、黴菌等,另外,對於發生在人體組織當中但卻不是正常細胞組成的「癌細胞」,正常的免疫系統也會辨識到他與正常細胞不同之處,因而產生攻勢將之殲滅,因此,強化免疫系統功能也是預防癌症的必要條件之一。


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


◎ 過敏症
花粉熱、食物過敏、氣喘、鼻子過敏等是人類最常見的過敏症,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的過敏症其實都存在有引發症狀的過敏原,所謂過敏原也就是對人體來說的「外來物質」,只是這些外來物質會隨人體的個別差異而引發不同程度的免疫反應,「過敏」由字面上來看不難看出就是所謂的「過度敏感」,雖說免疫系統會對外來物質產生反應,但是,健康的免疫系統往往是能分辨真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的物質才予與產生防衛措施的,而患有過敏症的人則可能會錯估外來物質的威脅性而產生一連串免疫反應。例如氣喘的病人可能因為感應到潮濕空氣中的黴菌孢子而造成氣管的收縮及夾帶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而這樣的反應對人體防衛措施的正面意義是藉由氣管的驚蠕及大量的分泌物可將入侵的黴菌孢子咳出,但是,這樣的反應也同時造成呼吸困難及大量分泌物可能造成窒息的生理負面效應。反觀無過敏現象的人,對於些微的塵埃可能因為對人體的威脅性不大,頂多是打個噴嚏將異物帶出就罷了。再者是食物過敏的患者,最常見引發過敏的食物包括海鮮類、牛奶、雞蛋、豆類等,普遍都是含高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對這些食物過敏的人,通常都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挑剔一些與人體蛋白質組成差異性較大的食物。較常見的過敏反應包括肥胖細胞分泌組織胺而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發全身性紅腫發炎及氣管收縮、分泌物增加、腸道通透性增加引發腹瀉等。
對於過敏症的防治,急性發作時一定要趕快送醫,常態性的氣喘病人,隨身攜帶救命用的氣管鬆弛吸入劑就非常重要,一般醫學上對於過敏症的治療上會採取比較消極的方式-遠離過敏原,知道遇到什麼樣的東西或是吃進什麼東西會有過敏反應就應完全避免之,事實上,人體不一定會永遠對同一種過敏原產生反應,現在不會產生過敏的物質也不代表永遠都不會引發過敏反應,這也就意味著,人體的體質是可能改變的,許多醫學研究顯示,適度的運動、均衡的營養及某些有助於強化免疫系統的營養補充品是可能是改善過敏現象的。


◎ 免疫不全症
免疫不全症又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的,後天性免疫不全症就是由HIV病毒引發的愛滋病的學理名詞,至於先天性的免疫不全症可能不是完全無免疫能力,而是部分免疫功能障礙而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生病。
無論是先天性或後天性免疫不全症,病人都因為免疫能力低下,經常引發多種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感染症,因為空氣中無時不刻都充斥著許多的致病源,如果沒了免疫功能是很容易生病的,因此,罹患免疫不全症的病人必須盡量身處與無菌室,當然這些病患的壽命通常也很難維持的。


◎ 自體免疫性疾病
所謂自體免疫性疾病應不難從字面上猜到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統對自己身體的組成產生免疫反應的一種疾病。免疫系統生病發生錯亂了,因此無法分辨是敵是友,這就好像是一個國家起了叛變一樣,最後就是自己倒了霉。
自體免疫性疾病包括俗稱蝴蝶斑症的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多發性硬皮症及與鏈球菌感染的後遺症有關的風濕性心臟病、關節炎、腎炎等,除了風濕性疾病是與鏈球菌感染有關外,大部分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原因至今都仍未盡清楚,也有研究顯示部分原因可能與自由基的作用有關。
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由於無法清楚分辨自己及外來細胞的異同,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器官,例如風濕性心臟病人的免疫系統就會攻擊自己的心臟瓣膜造成瓣膜閉鎖不全的心臟病,而紅斑性狼瘡的病人最常見的就是免疫系統攻擊腎細胞引發腎炎,嚴重還可能引發腎衰竭而必須終生洗腎。
對於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所引發的發炎現象(如腎炎、關節炎)都是由於免疫系統啟動防衛性的內生性荷爾蒙如前列腺素等所致,臨床研究發現含歐米加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因在體內代謝後可取代性的減低引發發炎作用的內生性荷爾蒙的分泌量,因此具有緩解自體免疫引發的發炎現象,以往醫學上對這樣的發炎症狀也只能使用類固醇來達到緩解發炎的目的,但由於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很多,臨床研究也同時發現,合併使用深海魚油與類固醇的治療可減少類固醇的用量,相對的也可以減少所引起的副作用。


可能侵犯免疫系統功能的因素


免疫系統為什麼會生病?除了先天性的遺傳體質外,後天性的因素包括細菌、病毒感染、環境污染、飲食營養的不當及不明原因等,其中又以環境污染及飲食營養的不當占最多數,而由於這兩個因素引發的免疫系統失常,輕重程度可能差異極大,例如經常外食、攝取多含不當烹調以致含自由基較高的食物(碳烤、回鍋油炸食等)、不愛運動、營養素不均可能引發免疫能力差,抵抗力弱,經常感冒、口舌生瘡等較輕微免疫低下的症狀。另外,有臨床統計,多發性硬皮症患者可能與工作環境如石油煉油廠、加油站等有關,這樣的環境因素所引發的免疫疾病可就嚴重多了!


免疫系統如何保健


除了過敏症病人應儘量遠離已知的過敏原以外,嚐試幾個免疫系統的保養方法也是值得生活在高污染環境的現代人應當嘗試履行的:



  1. 每天運動:快走是最方便又有效率的運動,如果您沒時間上健身房,更不可能每天起個大早到附近的學校操場去慢跑三五圈,買台電動走步機擺在電視機前面,每當最愛看的連續劇或影集開始時便站上去走個三十分鐘(每小時約五公里或三哩左右)。
  2. 每天至少吃三盤蔬菜(約三百公克;最好是有機蔬菜;一半生的一半熟的)、兩份水果(一份水果約等於一粒蘋果、梨子、柳丁或十五粒葡萄)使身體盡量保持在中性或微鹼性的生理環境下,避免攝食過多的肉類食物,因為酸性的體液環境會使某些免疫細胞無法發恢完整吞噬有害微生物的功能。
  3. 盡量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及烤焦的食物。
  4. 每天至少喝6-8杯(250c.c.)的開水
  5. 每天補充一粒相當於100%RDA的綜合維他命。
  6. 別讓自己長期處於高壓力下,並保持每天至少七小時的睡眠(每天晚上十一點到清晨兩點之間最好能處於熟睡狀態)
  7. 如果無法避免處於高污染、高壓力的環境下時,補充一些抗氧化補充劑如維生素C、E、貝他胡蘿蔔素、麥苗精(鹼性食物,含抗氧化黃酮素2-O-GIV、活性酵素、維他命等)、葡萄子萃取物(含抗氧化黃酮素OPC)、維生素B群(具穩定神經系統之效、促進營養素的利用代謝吸收、維護肝臟機能)及體內抗氧化酵素合成必要元素的硒(以硒酵母的方式補充最佳)、鋅等微量元素,這些營養補充劑多多少少可以抵銷環境因素可能對免疫系統產生的壓力。
  8. 絕對不要抽煙或飲用過多的酒精性飲料。
  9. 避免食用過度加工或含化學添加物如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的食物。
  10. 感冒發燒、喉嚨發炎一定要就醫,對於醫生開的藥也一定要確實服用完畢以完成完整的療程,如此可防止可能是鏈球菌感染引發風濕性疾病。
    免疫系統的疾病機轉對當今醫學上來說還有許多的盲點,如何強化免疫系統功能的認知更是只到冰山一角的程度,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上十點保健之道,對於大多數沒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的人來說絕對是有改善及強化作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麻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