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小兒突然上吐、下瀉、又發燒,您該怎麼辦?趕快換別廠牌的奶粉?只給喝濃鹽水?讓他連餓幾天?您知道最有效而且不須花錢的預防病毒性腸胃炎的方法嗎?


 

何時該就醫?
1. 嚴重的腹瀉或嘔吐。
2. 糞便中有血絲、黏液或膿。
3. 持續腹痛。
4. 持續高燒不退、活動力差或意識不清




 



  傳染途徑主要是由口傳染,即由小兒嘴巴吃入被病毒污染了的東西而起。例如接觸了病童的大便的手,沒洗,再接觸了另一個小兒的奶瓶上的奶頭。少數是由空氣傳染的。病毒的傳染性很強,所以常可見同一家庭中,有好幾個小孩都同時得了急性腸胃炎。



傳染性腸胃炎會有何症狀?
1. 腹瀉
2. 發燒
3. 食慾減退
4. 哭鬧不安、嗜睡 等情形
5. 腹部痙攣、腹部觸壓痛





  此病好犯六個月以上,二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在六個月以內,很多嬰兒體內還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保護著,所以既使被傳染了,也不發病。另外餵食母奶的嬰兒也較不易得病毒性腸胃炎,因為母奶裡面含有很高量的免疫蛋白,專門對付這些侵害腸胃道的病毒,所以餵食母奶就像在嬰兒的腸胃道刷了一層『抗病毒漆』似的那麼美妙。

 



  病毒性的感染,一般而言都是自限性的,但必須提防併發症的發生。常見的併發症有脫水、體液酸鹼不平衡、電解質不平衡,厲害的甚至會引起休克、腦症或死亡。所謂脫水,就是我們體內應保有的一定比率的水分減少了,家長們容易觀察到的脫水現象有嘴唇乾燥、發紅、口渴、眼睛凹陷、腦前囟門凹陷(台灣話叫信)、尿量減少,病兒煩躁不安,再厲害的脫水病兒就顯得嗜睡,甚至連尿也沒了,眼淚也乾了,這就非常危險了。


診斷
1. 詳細病史:是否曾到過疫區旅行,比方說霍亂、傷寒流行的地區。
2. 理學檢查:注意是否有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甚至代謝性酸中毒的情形
3. 實驗室檢查:一般血液常規,糞便常規檢查、糞便微生物培養、糞便病毒抗原檢查…等

 


如何鑑別診斷?
大便情型為鑑別診斷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的重要依據,病毒性腸胃炎的糞便通常為水樣、軟糊便,通常不出現血絲和黏液,細菌性感染就比較容易出現黏液、血絲便。





  治療的方法,主要視病情而定,輕的有的只要改吃半奶(即一半濃度的奶),或吃稀粥等清淡的食物,多補充水分,再加上藥物的治療即可。症狀較重的,治療方法除了一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外,還包括禁食半天或一天,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水溶液,靜脈點滴注射改善脫水,平衡體液的酸鹼度及電解質,改食特殊處方的醫瀉奶粉等等。這些方法都必須由醫師看病兒的年齡、病兒原來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病的久暫、病情的輕重等來作決定。家長們千萬不可擅自主張,看見小孩腹瀉,就以為一定是奶粉不合,連著更換好幾牌奶粉,或者以為小孩一定失了很多鹽分,就隨便給餵高濃度的鹽水,或者以為一定是在長牙了,不必理他,讓他餓幾天吧,這些都是不對的。延遲送醫,就有可能導致前述的併發症。

 


 

 



  更重要的是小孩在得了急性腸胃炎後,雖然臨床症狀改善了,但通常會有一段時間腸內消化乳醣的酵素仍呈欠缺或功能不足的現象,病兒年齡愈小,本來健康情況就差,發病時間愈久的,這種乳醣酵素要完全恢復的時間也就愈長。所以在病發後一段時間裡,飲食仍需依照醫師的指示,否則腸黏膜機能如長期受損就容易變成慢性腹瀉及營養不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麻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